你在品饮葡萄酒时会注意葡萄酒的年份吗?在我国,有很多人在喝进口葡萄酒的时候总会问这个问题:这是那一年的葡萄酒?葡萄酒的年份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其实葡萄酒并不都是越陈越好。葡萄酒年份指葡萄采摘和酿造的年份。它与装瓶哪一年无关。
人们往往觉得葡萄酒的年份可以决定葡萄酒能否满足自己对葡萄酒的预期。葡萄酒年份是在葡萄酒标签上会标出的重要信息之一。
国内喝葡萄酒看年份
葡萄酒上标注年份,按照传统惯例来讲,仅表示葡萄采收和发酵的时间。这一点对所有的葡萄酒生产者都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对于某个产区、某个葡萄园来说,由于不同年份的气候不同,生产酒的原料质量不同,因而酒的质量会有差异,年份便有了相应的意义。这种意义也仅对标注年份的酒本身和同一酒庄或酒园的不同年份的酒而言。
对于香槟和波特酒等来说,因为追求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并不标注年份,只在特殊年份才出产年份酒,比较珍稀和昂贵,因此年份香槟或波特酒上标注的年份除具有表示酿造年份的作用外,还表明该年份的特殊性。
实际上,葡萄酒年份酒在之所以大行其道,究其根源是传统的酒文化——酒是陈的香。这个源于传统白酒和黄酒的认识被人们照搬到葡萄酒上面来。受传统酒文化熏陶的消费者会想当然地认为葡萄酒标签上标注的年份越早,自然葡萄酒存放的时间越久,酒便越陈,质量越好。在这里,消费者关注的实际不是年份本身,而是酒龄的长短,将时间点自动换算成了时间段。基于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后便会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购买时认为年份越早的葡萄酒质量越好,也越值钱,理应价格高;二是认为买回家的葡萄酒存放越久越好喝。
葡萄酒是一种活的、有生命的饮料,有一个从年轻到衰老的生命周期,有一个饮用期,每一瓶葡萄酒都是如此。因为不同的酒生命力不同,便有新鲜型和陈酿型葡萄酒之分。世界范围内每年生产的葡萄酒大多数是新鲜型的葡萄酒,生命较短,不过一两年时间,这些酒不会因为摆放的时间长而改善酒质,多数白葡萄酒和一些红葡萄酒甚至在出厂一年时间,甚至几个月时间(如博若莱新酒)便会开始老化,不再适合饮用,因此需要尽早饮用。而具备陈年能力的葡萄酒,虽然可存放5年、10年,甚至几十年,但因量少、陈酿的成本等原因,价格亦昂贵。好的年份价格则更是高的惊人。这些酒主要来自世界上的产酒区(如法国的波尔多)的一些的酒庄。这些酒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往往须在瓶中陈酿超过十年以上,酒质才会到达顶峰,才是的饮用时机。而时间再长,酒质则开始走下坡路,也并不是储存越久越好。至于用来拍卖的一些天价历史名酒,实际已无饮用价值,买家看重的更多的是其文化和历史价值。